【校友风采】核工前沿:核技术领域的探索者邹功江
邹功江,麻城一中1990届校友,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成都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核技术应用,包括氡气析出机理、探测装置研发及环境辐射监测,尤其在氡气探测领域有显著学术成果。他的人生轨迹,是一部从大别山城少年走向尖端科技创新的奋斗史,更是一曲用知识和信念浇灌的青春赞歌。
成长之路:牛坡少年的不断攀登
1986年9月,邹功江进入麻城一中学习。前三年的高中生活是在一中老校址“考棚”度过的,复读那年则随年级迁至牛坡山校区。尽管条件艰苦,但他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多年后他回忆道:“感谢麻城一中让我走出农村,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那时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老师们对我们的悉心教导、同学之间纯洁的友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支撑着和我一样的很多同学勤学苦读。”
1994年7月,邹功江以“优秀毕业生”身份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本科毕业后,他进入成都理工大学工作,开启了教学科研生涯。
但他并未停止学习的脚步——2002年6月,他在西南交通大学获得机电一体化工程硕士学位,2013年又获得成都理工大学核工程及核仪器博士学位。这种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成为他日后学术研究的坚实基础。
教学科研:双线并进的学术人生
邹功江长期从事工程制图及机械设计教学科研工作,主讲《工程制图》、《计算机图形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本科生课程。作为硕士生导师,他指导工业工程及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余名。
他的科研工作也十分突出,参研包括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内的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7项,横向科研项目8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5项。他还主研校级教改项目2项,参编《工程制图》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15篇。这些贡献使他获得了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和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各1项。
作为核技术领域的专家,邹功江的研究涵盖了多个前沿领域。他参与研制的“带上升时间甄别的数字梯形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采用FPGA芯片设计,对于具有空穴拖尾效应的碲锌镉探测器能谱测量有重要意义。他还参与了成都地区室内环境氡浓度和γ辐射水平调查,该调查对了解人居环境安全性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党政管理:多岗位锻炼的复合型人才
除了教学科研,邹功江还长期从事党政管理工作,展现了多面才能。他曾任成都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团总支书记、制图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工程图学部主任。他还曾担任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副县长,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助理、人事处师资科科长,党务组织部副部长,学校党校常务副校长,机关党委书记。
这些丰富的工作经历让他不仅是一名学者,更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他也因此获得了“四川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及“四川省普通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心系母校:常回家看看的游子情怀
无论走多远,邹功江始终没有忘记麻城一中这个梦想起航的地方。“不管是在读大学期间,还是参加工作后,我经常回麻城,每次回去,我都要到一中去看看。”看到一中新校区焕然一新,众多学弟学妹如他们当年那样勤学苦读,深感自豪和欣慰。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授,邹功江对当代青年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洞察。“我这辈子一直没离开过校园,每年送走一批学生,又会迎来一批新的面孔,始终和年轻人在一起,虽年过五旬,但总感自己还年轻。”
面对当今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他寄语学弟学妹:“考上大学容易,但要考上一个好大学不容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推进,人才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也比我们当初刚参加工作时竞争更为激烈。”
他建议学弟学妹们调整好心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和事业上的竞争,打好基础,全方位发展。在紧张学习备考的同时,要多锻炼自身的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结合自身优势和兴趣以及今后的职业规划,尽早谋划自己准备就读的专业。
从麻城一中的青涩学子,到高校教授、科研骨干、党政管理多面手,邹功用脚踏实地的人生轨迹,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真正含义。他衷心希望母校始终坚守初心,为麻城广大学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衷心希望学弟学妹坚守目标不放弃,学业有成、都能进入到理想的大学和专业进一步深造——这不仅是邹功江教授的期望,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